【案例简介】
2024年12月,邢女士在浏览自媒体平台时偶然获悉"全额退保"服务,鉴于其名下保单累计交费金额较大,对该服务产生了兴趣。经电话咨询,当被问及"是否可以全额退保"时,对方声称"可以";对于"因离职代理人时自己的亲戚,是否可以避免其牵扯到此事中"的疑问,对方亦表示"可以,没有问题"。基于此,邢女士决定委托该机构办理相关事宜。
在该机构"专业团队"的服务下,邢女士通过微信签署授权委托书,并支付了首期咨询费1000元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邢女士发现实际情况与前期承诺存在显著差异:不仅需要联系已离职的代理人进行问题解答,还需完成录音等程序,这与其最初的预期产生了较大落差,内心逐渐产生不满情绪。
随后,该机构以自身名义向监管部门提交投诉材料,邢女士对此已无法进行有效干预。保险公司接到投诉后,及时安排工作人员与客户沟通,重新详细讲解保险合同条款。经过充分沟通,邢女士综合考虑后决定继续持有保单,不再坚持退保。
当邢女士试图与代理退保维权机构进一步沟通时,对方却告知其需额外支付1000元违约金,累计费用将达到2000元。经过一个月的僵持,非法代理维权组织见事态发展对其不利,便单方面停止为邢女士提供所谓"维权"服务。
最终,邢女士向保险公司寻求帮助。保险公司建议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必要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。此次经历使邢女士不仅蒙受了经济损失,还险些失去原有的保险保障,教训深刻。
【案例警示】
1. 代理退保机构往往以"帮消费者维权"的名义,怂恿消费者进行全额退保,从中赚取高额代理费用。这些机构收取的代理费用通常高达30%-50%,然而最终却无法实现所谓的"全额退保"承诺。无论"维权"是否成功,消费者支付的资金最终都会流入中介的口袋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不仅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,还可能因相关操作导致个人征信受到影响,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。
2. 保险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尤其在抵御重大疾病、意外事故等经济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然而,一些退保中介为了追求短期利益,不惜通过蛊惑消费者退保的方式,诱导其放弃原有的保险保障。这种行为不仅使消费者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,更可能导致其在真正需要保障时失去经济支持,造成保障缺失的严重后果。因此,消费者应提高警惕,理性对待退保行为,切勿因一时冲动而丧失长期的保障权益。
非法“代理退保”作为黑色中介,其行为已严重涉嫌违法。平安人寿许昌中心支公司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个人信息泄露、避免资金、保障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。请广大消费者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合理维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