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案说险 | 警惕非法债务优化陷阱,守护个人信用与财产安全

更新日期:2025/08/29    作者:许昌市保险行业协会    来源: 中汇人寿     查看:

典型案例:

赵先生因资金周转困难,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。此时,他在网上看到某中介发布的“债务优化”广告,称可办理贷款延期业务,便点击链接登记了个人信息。随后,该中介不仅指导赵先生“拒接银行电话”“躲避银行工作人员”,还伪造了“大病住院”“收入困难”等证明材料,并按贷款金额收取了一笔“代理费”。由于银行多次催收未果,认定赵先生存在恶意欠款行为,遂向法院提起诉讼。直到收到法院传票,赵先生才惊觉自己上当受骗,但此时中介早已失联。他不仅损失了“代理费”,还因贷款逾期导致征信受损,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。

案件分析:

非法中介机构利用赵先生资金困境,以“债务优化”“贷款延期”为诱饵,获取其信任。通过收取高额“代理费”骗取钱财,干扰银行正常催收流程,甚至伪造证明材料,严重破坏金融秩序。赵先生未通过正规渠道与银行沟通,轻信非法中介,最终陷入法律纠纷,信用受损

消保提示:

为避免掉入非法债务优化陷阱,消费者需保持警惕,增强风险防范意识:

1.选择正规渠道:若遇还款困难,应直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协商,了解其提供的贷款延期、重组等正规解决方案,不要轻易相信非官方渠道的广告宣传。

2.拒绝不良信息:不要传播或尝试“逃废债”“反催收”等违法违规行为,这些行为不仅无法解决债务问题,还会导致自身陷入更深的法律困境,影响个人信用记录。

3.保护个人信息:不要将个人身份信息、金融账户信息等重要资料随意透露给他人,避免被非法利用。

4.理性维权:若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或产品有疑问,应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咨询和投诉,如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、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等,而不是轻信非法中介的虚假承诺。

非法债务优化中介活动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,扰乱金融市场秩序。消费者要时刻保持警惕,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合法途径解决债务问题,远离非法债务优化中介陷阱,守护好个人信用和财产安全。

(中汇人寿供稿)